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沁园春婚礼车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沁园春婚礼车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轼和贺铸都写了悼念亡妻的词,谁写的更好?
北宋词人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都是为自己妻子写的悼亡词,都是各自纯真爱情的哀唱。若将两首词作一比较那首更好呢?我们先欣赏一下这两首词的内容: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宋 ·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
宋 ·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江城子》是苏轼为悼念他的结发妻子王弗所作,这首词在人们心目地位很高,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王弗机敏沉稳,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对初入仕途的苏轼帮助很大。她不仅是苏轼的妻子,也是他精神上的知音,可惜27岁香消玉殒。
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无限思念和不舍之情,全词凄凉哀婉,读一遍伤怀,读两遍心酸,读之深处,让人肝肠寸断,字字催人泪下。
贺铸的这首《鹧鸪天》文字精炼,行云流水,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一开篇就把读者思路带入他的想象中。再次来到阊门,可已经物是人非,曾经与我同来的妻子,可是为什么没有一起回来?仅这开头的两句,便令人难以忘怀。“旧栖新垅两依依”。写的非常深情含蓄,能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妻子的那份绵绵爱意。最后两句把作者内心的那种忧愁之感和对相濡以沫妻子的无比怀念之情,描写淋漓尽致。整首词写的非常凄美缠绵,感人肺腑,也是一首难得的千古佳作。就我自己的喜好体会,两首词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贺铸的《鹧鸪天》。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最为灿烂的文化,历经几千年,仍然绽放着光芒,魅力不减。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读。
苏轼和贺铸同为北宋文学家,他们分别写的《江城子》、《鹧鸪天》悼念亡妻的词均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魄,令人扼腕唏嘘!至于水平孰高孰低,是无法分判的,只能是仁者见仁。我们着重分析一下二人的性格特点和写作风格,让读者们去比较鉴赏。
苏轼20岁考中进士,年轻有位,意气风发,曾任礼部尚书等高位官职,是当今我们的部长级的高官,晚年才因政治斗争被贬。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境界宏大,慷慨悲凉,气势恢宏。我们来欣赏一下《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自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和亡妻王弗情深意笃,恩爱有加,但年仅27岁就去世了,这对苏轼是绝大的打击,因而在十年后的梦中忽然梦到亡妻后,不禁“泪千行”!整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悼念亡妻的相思之情如滔滔水流,读来让人回肠荡气,摄人心魄!
贺铸虽出身贵族,然而因性格原因,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而抑郁不得志,晚年才因贵族后裔而赐五品服。据说他长相极丑,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因此在他的性格特点中既具有大气豪放,又有哀婉委约,在《鹧鸪天》这首词悼念亡妻的词中清晰的表现出来。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唏,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亡妻赵氏勤劳贤惠,夫妻感情深笃,,在词里,通过对谁再能夜晚挑灯给我缝补衣裳的细节描写,沉痛的表达了对与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我是苏东坡的忠粉!他的每一篇每一首我都很喜欢,唯有“江城子”,不敢读,不忍读,一碰触便会悲从中来、酸楚涟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认,尘满面,鬓如霜”。每念至此,心就会揪紧,再揪紧。人生大悲莫过于阴阳两隔。所幸我的亲人朋友都平安健在,这份悲痛却能切实地感同身受。这就是经典的魅力,穿越千年时空与现代人产生共鸣!
痛其所痛,哀其所哀。茕茕孤冢,千里之外,就连清明祭祀都做不到,只能在诗词里寄托哀思。那里躺着的是亡妻王弗,于我,切换代入,那里埋葬的是我的——永不复返的青葱岁月;无法找回的纯真友谊;无疾而终的懵懂暗恋……所有如江水流逝的爱,都是深藏心底不可触碰的痛。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外,明月夜,短松岗。”字字句句,皆是子瞻相思泪。泪眼朦胧中,临窗独坐,正自梳头,青丝在红烛笼罩里泛着柔光,可是王弗?幻影随梦醒消散,颗颗滴滴化成字字句句,成就这千古名篇!
贺铸的悼念亡妻之词《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同样情真意切,同样传世佳作。二选一,只能对贺铸说声“抱歉了”!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是一首情深辞美的悼亡之作。作者夫妇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今重游故地,想起死去的妻子,十分怀念,就写下这首悼亡词。全词写得很沉痛,十分感人,成为文学史上与潘岳《悼亡》、元稹《遣悲怀》、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同题材作品并传不朽的名篇。
词的上片“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两句 ,写他这次重回阊门思念伴侣的感慨。“阊门”,苏州城的西门。说他再次来到阊门,一切面目皆非。因为前次妻子尚在,爱情美满,便觉世间万事都是美好,这次妻子已逝,存者伤心,便觉万事和过去截然不同。“何事”,为什么。即与我同来的人,为何不能与我同归呢?接着“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写他孑身独存的苦状,“梧桐半死”,比喻丧失伴侣。枚乘《七发》有“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这两句说,我像遭了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白发苍苍,老气横秋;又像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不知所止。寂寞之情,溢于 言表。词的过片“原上草 ,露初晞指死亡。晞,干掉。古乐府《薤露》有:“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用草上露易干喻人生短促。下片接着:“旧栖新垄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二句,写面对着故居新坟,他感慨万千,既流连于旧日同栖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雨打南窗,声声添愁。如今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裳呢?这词末二句,应是全词的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地方。“旧栖”、“新垄”、“空床”、“听雨”,既善于描出眼前凄凉气氛典型环境,也抒发了寂寞痛苦深情。从末句“挑灯夜补衣”的典型细节往事描写上,可见妻子勤劳贤慧,对丈夫温存体贴。这种既写今日寂寞痛苦,复忆过去温馨,终见夫妻感情深厚,情意令人难忘。回肠荡气,十分感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沁园春婚礼车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沁园春婚礼车队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