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户县婚宴酒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户县婚宴酒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安周围农村婚宴,一般摆几次饭?
说下本人的真实体验吧!前一阵子刚好去灞桥新筑镇子上面参加婚礼,有个大概的过程!
下午两点的时候,那边已经打来电话在催促,说是臊子面已经开始了。我那时候还没有上地铁,等到的时候已经过了吃饭时间!
到了晚上七点左右,有一顿被称为“乡党饭”的小型宴席!大概意思就是请村里乡党们吃饭,“四凉四热”,菜不多但是也很热闹。听说女方那里也在摆宴席,请乡党!
由于吃的人多,本人表示没吃饱,哈哈是不是有点儿太嘴馋了?等客人们离去,自己跑到后厨要了一盘菜,找了半瓶酒开始自斟自饮!后来又找大厨聊了一会儿,了解了著名的“灞桥臊子面”制作过程!
第二天一大早约八点左右,开始摆臊子面。估计请的是亲朋好友,还有乡党们!这个属于流水席,持续的大约两三个小时。
到了中午,和普通的婚礼没有什么区别。也是在仪式过后请大家吃饭,大约是“十个凉菜,十个热菜”。但貌似也属于流水席,因为本人吃完走的时候,还在有客人在等。至于说他们晚上吃不吃?我就不知道了。已经在回西安的路上!
户县农村婚宴是两次
上午一次,叫“喝汤”。主要是几个凉菜,吃完后吃臊子面。冬天的话,吃的火锅菜,然后臊子面。强烈提醒:户县的臊子面不是回汤的,而且适合各类人群,口味重的人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放盐,辣子和醋。
下午正席,一般一点左右开席,八凉八热。在婚宴结束后,待执事,和宴席上的菜一样。户县不是流水席,而是一次待完,就像在酒店一样一次过,没有分批待的说法。
西安周围农村婚宴,一般摆几次饭。
一般是头天在女方家摆,第二天在男放家里摆。
一般男方家里从头天中午就开始热闹了。
第二天婚礼的时候,达到高潮!
男方家里要是一波待客带不完,就得分两趟摆。
西安周围农村婚宴,男方家里摆一天,早上、中午两餐饭;
早上是乡党们搭礼,给红包,顺便喝个汤,一般是几个凉菜加上臊子面;
中午是正席,一般是12点半左右开席,开席前会放上几响雷子炮;
再由帮忙的喊乡党们坐席;
自己或家人的结婚给彩礼都出现过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本人一九七一年结婚,一九六二年订婚。当时订婚时正夆三年自然灾害年。物支紧缺,物价上涨,买什么都得凭票买,除过卖盐不要票证。农民现在叫当时正是荒荒钱时代。交纳公钩粮国家付给农民一斤小麦一角三分钱,但黑市一斤小麦值3元钱。当时农村把彩礼叫礼钱。经介绍人和男女双方协定以四百元为好。是前后四十年中最高时期彩礼。后以十年内还清所借彩礼。以后二十年内,户县地区订婚彩礼县城男青年订婚彩礼不超过一百元。农村青年订婚彩礼一百以上不超过二百元。一九七一年结婚,首先通知介绍人发媒,准备结婚,给女方五十元人民币做为结婚应用。女方不答应不接受,又加20元人民币。领结婚证还好有我二姐给我一元钱,才付了奖壮式两张结婚证八角钱。老婆要卖当时一双日本进口尼龙袜子3元钱都买不起。结婚为酒席共花四五十元人民币。当孩子生下,庆祝满月共花一十二元人民币,一九六二年时代当时甘肃,四川,河南逃荒过来到西安户县地区的姑娘媳妇有时二斗苞谷就娶一个媳妇,时光流逝,岁月变迁,记忆永存,思念永远。
一聊到结婚给彩礼,我有点吃醋了,因为当初结婚是在部队办的婚礼,没有双方父母参加,而且结婚形式非常简单。谈到彩礼,在08年国庆节前他从部队回来探亲,那时我们还没有结婚,单位集资建房09年才交房,当时他给了十万元拿来装修用的,当时我还不肯收他的钱,还没有结婚没理由收他的,结果他自已去找领导要求登记领证,他说这样可有理由了吧,他的办法比我多而且周到,不过这种用法是不是彩礼,到目到为止我还不明白彩礼是拿来什么用的?是不是交给女方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是这样,我父母一分钱没有拿到,亏大了,结婚送彩礼对于我来说就象雾里看花,朦朦胧胧。有时我还开玩笑“我没得到彩礼"还不算结婚。他也说我“你调皮,等再见你,不怕我把你吃了吗“?我等着你!
我们村里结婚给彩礼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媳妇都娶进门好多年了,彩礼钱还没给完,属于欠账。
这件事发生在我一贤弟身上。
原因是贤弟订的媳妇是山后的。
这山后离我村相隔约四十里,那里的居住条件不好,村子十人中就有七八人患有大骨节病,走路一瘸一拐的。
因为此,那山后的女子巴不得把自己嫁到山外,从而脱离这特差的自然条件,不再成年吃窖水,远离大骨节病。
贤弟家穷,礼金本来就不多,可还是拿不出来。
无奈,媒人只好说婚前先给一部分,剩下的婚后再给。
这样,就等于媳妇儿是赊下的喽!
可贤弟婚后,手头一直还不宽余,只好一拖再拖。
后来贤弟有了几个儿女,他妈的礼金还是欠着。
再后来,有人说:让山后的亲家不要着急,外孙女长大给人要了礼金,便可还她妈的欠费。
当然最后这欠账是黄了,和历史上刘备借荆州一样,十借九不还。
还有一件事,至今人们笑谈。
老李给儿子订了老陈的女儿为准妻,老陈家儿女多,粮食老不够吃,故每次来老李亲家时,该李都要千方百计给接济一点粮食。
那时老李家粮食也一样紧张呀!但为了儿子的婚事,还得咬紧牙青蛙支桌子硬撑。
那天送陈亲家时,老李又一次咬紧牙关,给亲家装了一斗麦。
陈亲家个子特大,也能开出口,临出门背上一斗麦子时这样说:亲家,你要给就多给点,给下这一斗麦,我背上这前后不平衡,还折腾人出力。
李亲家自然听得出这弦外之音,又咬着牙给口袋里又装了一斗麦子。
这下,陈亲家把口袋拦腰一分,搭在肩上说:亲家你看,这下前后各一斗,平衡了,我也好行路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户县婚宴酒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户县婚宴酒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