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洪洞婚宴酒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洪洞婚宴酒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有哪些不见于或少记载却口口相传至今的历史故事?
不管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我是爱胡说历史的小毛驴
张仲景的故事,张仲景大家都知道,医圣的名字可是家喻户晓吧,而且现在很多医学院里都有他的雕像,尤其是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而且在这次疫情期间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是这么一个三国的牛人,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里都没有记载。而同样是大夫的华佗确有记载。
张仲景是三国时期的著名的中医圣手,而他所处的时代又是一个动乱不堪的时代,东汉末年曾经发生过八次重大的疫情,在那个时候病死的人可想而知。就拿张仲景他们家族为例,张仲景家生活在南阳,原本二百多人的一个大家族,因为疫情死了十之八九,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死于伤寒。
小时候的张仲景生活还不错,父辈是当官的,所以从小就能接触到很多书记,尤其是在看了扁鹊救治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佩服不已,于是又有了学医的念头。当时的张仲景只有十岁。
后来拜同郡的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沉稳好学又能吃苦的张仲景很快就成了张伯祖最喜爱的学生,没几年张仲景的医术就超过了老师。
他除了勤学苦练,研究古法外还对其他古代医术也进行了研究,他对民间喜用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药,人工呼吸等多种具体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广积资料。
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收集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这部著作在公元210年左右写成而“大行于世”。到了晋代,名医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金匮要略》就是该书的杂病部分。
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就是关于冬至吃饺子的,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他,从此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
“祛寒娇耳汤”很少有人吃了,但经过岁月的冲刷,大家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流传了下来。并且饺子的种类和形状也有了很大改进,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饺子,饺子也成了阖家团圆的代表食品,但张仲景的名字却很少有人提到了。
张仲景正真的《伤寒杂病论》其实已经失传,《伤寒论》是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金匮要略》是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
他的著作,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喜欢小毛驴的朋友请给个关注呗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正史史书中没有却在代代人口口相传的被人们称之为野史的历史人物,许多人认为,野史比正史要真实的多,很怀疑也许有一些史官可能会因为为官的潜规则,某些真话是不敢说的。
反而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是敢说敢传不怕被罢官的!真实可信度较高。
今天我要说的是在我们获嘉广为流传正史上却没有的故事:顺治皇帝在获嘉浄云寺出家做和尚!!!
正史上说顺治是得天花死亡的,但民间却一直有顺治出家当和尚的传说,有传说是五台山,不过在我们获嘉却一直流传着顺治出家就在我们的净云寺(顺便说一句,我家就和净云寺一墙之隔,而我住的地方就是下图蓝楼当年的浄云寺御书楼原址)。
在净云寺的墙上写着一首打油诗,据县志记载顺治皇帝出家后的法名为“隆机”,获嘉净云寺隆机书《顺治皇帝出家歌》”抄录如下: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山河大地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亦不去,来时欢喜去时悲。
悲欢离合多劳意,何日清闲谁得知。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闲。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披百纳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
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开九洲周伐纣,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征南战北几时休。
我今撒手西归去,管甚千秋与万秋。
和顺治出家有关的传说在获嘉有很多。
比如浄云寺名字的由来,浄云丝原来叫大悲院,说是康熙西巡路过此地去寺院拜谒,实际上是去寺院看望老爹顺治皇帝的,寺院长老见皇帝来了,赶紧趁势提出让康熙题个寺名,康熙就说寺名改为【净云寺】吧,并立刻在匾额上题了个【净云寺】写好了一看顿时尴尬了,因为没弄好滴上了一滴墨水在两点水中间,正在愣神不知该如何处理时,一位聪明的和尚赶紧说:万岁写的真好!水多为净啊!立马解了皇帝的围。皇帝脱口而出:“好个大和尚”。和尚立马跪地:谢皇上赏赐!
因深得康熙帝欢心,遂敕封其为“大和尚”,并赐其诗一首:
秦晋山河巡幸毕,回銮揽辔历新中。
忽闻梵语如风送,疑是江南话桂丛。
并书赠“行苦神秀”横幅。
从此【大悲院】就成了【浄云寺】。
而且县志也记载建于获嘉县承恩门外的净云寺,旧名大悲院,是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由当时的知县冯太奇“倡捐”、高僧隆机大师(顺治皇帝)“募建”。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皇帝西巡返京路过获嘉县,特到寺院进香,并御笔亲书“浄云寺”及为超玉僧题“行苦神秀”匾额。次年建“御书楼”,“规制宏丽,甲诸梵刹”。
令人痛惜的是,历经战乱和破坏,许多重要的设施和文物惨遭焚毁,仅有古观音殿得到保存,还有一些石刻碑文散藏于当地。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老百姓没有必要都去捏造一个死了的皇帝吧,我以为,虽正史无法记载——毕竟事关皇家的颜面是要顾及的!
但口口相传的顺治出家就在获嘉浄云寺的传说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洪洞婚宴酒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洪洞婚宴酒席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